中发智造说
着重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与落地应用,是传统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日前,为打造数字经济,建设工业强省,黑龙江省政府短期内连续下发《“数字龙江”发展规划(2019-2025年)》 《工业强省建设规划(2019—2025年)》两部政策,详细部署具体任务与工程,提出具体意见,足见地方政府对发展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足见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
《“数字龙江”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强调,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推进传统产业生产智能化,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品,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增强智能制造供给能力;以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型制造示范、网络化协同示范、个性化定制示范、智能制造创新平台等为主要任务,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提升工程;到2020年,争取打造十家智能工厂,建设百个数字化车间。升级千条自动化生产线。推进万户企业上云。
《工业强省建设规划(2019—2025年)》,全面建设现代工业体系。文件明确了“433”工业新体系,优先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四大战略性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三大先导性产业,优化提升化工、汽车、传统能源三大基础性产业;部署了“九大任务”与“八大工程”,促进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行绿色制造,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各产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与保障。为此,《规划》明确,重点发展以下四大产业:
1.大力发展人工智能
加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智能传感器、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2.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
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广适应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应用推广,加快推动企业管理、服务、设备、产品等上云。
3.发展传感器产业
推进硅微传感器、陶瓷微结构传感器、薄膜微传感器和微组装传感器组件工艺技术平台及相关传感器产业化平台建设,建立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为一体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4.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
扩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推动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构建开放式、扁平化、平台化的组织管理新模式。
推动企业合理部署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配置管理(SCM)等系统,提高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二、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与产业化应用
而在促进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方面,《规划》也明确了多项指导意见,主要集中在“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应用”两个方面。
1.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逐步形成面向工业的标识注册、解析、查询、搜索、备案、认证等服务能力。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和推广一批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2.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构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乃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及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制造资源、数据等集成共享,形成制造能力在线发布、流程优化、生产管控、远程运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平台服务能力。
·面向企业推广公有云、专有云、混合云等云平台,鼓励企业业务向云端迁移,加快形成生产、管理、服务、设备、产品以及集成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云上管理。
·推进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行业云平台、“双创”平台等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制造能力在线发布、网络协同、实时交易、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分析、应用开发等各类服务。
·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云制造平台和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在线提供关键工业软件及各类模型库和制造能力外包服务。
3.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应用
·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建设工业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化示范车间、智能示范工厂。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与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基础较好的企业精准对接,推进实施工业具体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鼓励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企业开展智能装备远程监控、诊断、预测性维护服务,鼓励绿色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重点企业推广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应用,推动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4.开发各类工业软件
建设工业APP和微服务资源池,汇聚并共享各类算法库、工业建模工具、工业机理模型、工业微服务组件等关键资源。
面向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智能装备等领域,定制化开发设备嵌入式系统软件、中间件;面向生产过程管控和资源管理优化,研发组态软件、工业APP软件、MES系统、ERP软件、PLM等管控一体化软件;面向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开发仿真软件。
三、全面推进智能制造
1.推进传统产业生产智能化
围绕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农副产品(食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煤炭、石油、化工等优势特色行业,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工艺、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面向流程型和离散型制造工艺,推动关键工序智能化升级,推广精密智能仪表及传感设备、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数控装备、成套智能化生产线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在劳动强度大、可靠性和精度要求高、工艺工位复杂、生产环境危险的关键岗位实现“机器换人”,提高数据采集、信息传送、智能分析和决策反馈能力。
推进重点企业管控系统智能优化,推广应用信息物理系统(CPS)、集成应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商业智能软件(BI),加快生产过程的管控一体化,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2.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推动全省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装备制造、化工等行业领军企业发展远程运维服务新模式,推广应用装备(产品)运行状态监测、工作预警、故障诊断与自修复服务等在线服务功能,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全供应链追溯系统,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
鼓励装备、石化、煤炭等行业龙头企业搭建企业间网络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平台,深化众包设计、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模式在企业的应用,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等领域异地协同,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企业间研发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系统的横向集成。
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开展基于用户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设计、柔性制造、高效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推动企业与电商平台建设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比如在汽车产业上,构建顾客对工厂(C2M)的产品定制平台,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研发、生产执行、物流配送及客服运营。
3.着力推进智能制造
(1)加快传统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智能装置的集成与应用,提升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安全监督的数字化水平。
(2)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部署应用,推动车间各类数控设备联网和生产线信息系统集成,形成工艺设计、加工生产、质量检测、物流运输的综合数字化应用环境,实现全过程透明化管理。
(3)推进智能装备规模应用,推动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互联互通,开展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实现工厂各业务流程的闭环化管理、一体化运作和智能化决策。
(4)重点引导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工业骨干企业,率先向同行业和产业链配套环节输出标准化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强化工控信息安全,推进工控系统在线安全监测、预警及纵深防御平台建设,开展保护性安全检测、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评估。
(5)推动车间各类数控设备联网和生产线信息系统集成,形成工艺设计、加工生产、质量检测、物流运输的综合数字化应用环境,实现全过程透明化管理;
(6)加快传统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国内外云服务企业搭建公有云,加快推广基础设施类云服务和平台系统服务。
(7)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增强智能制造供给能力
培育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商,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针对制造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智能工厂(车间)建设需求,发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
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服务平台,提高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支持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应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和产业化分类应用示范,共同推进智能关键技术、智能测控装置、智能成套装备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议程发布!50+行业大咖集齐,畅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