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项目申报> 资讯详情

IBM为混合企业云新增18个可用区域

来源 : 中国IDC圈 2018-06-13 13:35    阅读量:0   

在未来几个月,很多在全球范围内运行大型混合云的企业首席信息官和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很有可能面临来自IBM公司的竞争。

这是因为IBM正在为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公共云开通运营其18个新的“可用性区域”。根据IBM公司的说法,可用性区域是云计算数据中心内的一个独立的物理设施,具有自己的独立电源、冷却设备、网络设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容错性。

随着正常运行时间的服务水平协议和高速网络连接,用户已经习惯于访问企业数据库,无论他们驻留在何处,但与云计算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非常重要,因为长距离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影响,导致数据上传或下载速度缓慢。

作为一家管理复杂的混合型公共云和私有云环境的行业巨头,IBM公司具有数十年服务大型企业工作负载的经验。

IBM公司日前在推出新的可用性区域时指出,世界上80%的数据位于全球各地企业的私有服务器上,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将所有数据转移到公共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允许的。

IBM公司为混合云提供的服务

“我们的重点非常明显地放在企业上,对我们的客户而言,他们有着非常传统的工作负载,他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现代化,因为他们注入了新的原生云技术。”IBM Cloud全球产品经理Aki Duvvur说。

Duvver表示,IBM数据中心能够以多种格式和数据库托管数据,其中包括DB2、SQLBase、PostreSQL或NoSQL,这些数据都可以作为云计算服务公开。

“我们在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平台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正在利用我们的内部部署数据中心环境和公共云环境之间的常见日志记录和通用服务。”Duvver说。

Duvver表示,在这一年中,IBM公司将使其所有云服务(包括Watson AI服务)在所有可用性区域内保持一致,并提供多集群支持,能够在可用区域内运行工作负载和备份。

IBM公司数据中心的分布

IBM公司正在以达拉斯为中心在美国南部地区寻找新的可用性区域;在在美国东部的华盛顿特区;IBM公司在两个欧洲的区域,是以伦敦和法兰克福为中心;在亚太地区,则有悉尼区域;在日本,则有东京区域。每个区域将有三个新的数据中心,总共有18个数据中心。

在欧洲,数据中心可用性区域将有助于满足欧盟制定 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法规,可以满足在本地托管数据的公司的需求。

目前,IBM公司宣称其全球网络在数据中心和网络接入点(PoP)之间具有超过2600 Gbps的连接,并且其网络接入点(PoP)具有超过2500 Gbps的传输和对等连接到互联网。

IBM公司表示,财富500强企业中有95%的企业以某种方式使用其数据服务。随着数据中心资产的扩张,IBM公司还宣布,一些大型公司正在将他们的工作负载转移到IBM云平台,其中包括美国航空公司、博士伦、西太平洋银行、Credit Mutuel、埃克森美孚等。

亚马逊网络服务目前占据全球公共云中最大的整体市场份额。根据调研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调查数据,在2018年第一季度,AWS公司持有33%的全球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和托管私有云)。相比之下,微软Azure在公共云市场的份额约为14%,IBM公司为8%。但IBM公司的服务在大型企业中享有盛誉。 RightScale公司的2018年云计算状态调查的近千名受访者中,约有38%的人表示他们正在运行应用程序、试验或计划使用IBM的公共云。

云服务需求增长

如今,公共云的总体需求巨大,并且在不断增长。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的调查数据,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预计2018年将增长21.4%,达到1864亿美元,高于2017年的1535亿美元。

对IBM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个不断增长的业务。IBM在其第一季度财报中表示,它在过去一年的云计算收入为177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22%。相比之下,分析师预计IBM公司2018年会产生810亿美元的总销售额。

Duvver表示,除AWS公司之外,IBM公司认为微软公司是大型企业转向云计算的竞争对手。 Duvver说:“我们在企业领域遇到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微软公司,尤其是在复杂的工作负载上,工作负载需要高度的混合性和互操作性,从内部部署到公共云。”

Duvver说:“我们确实将混合云部署视为公共云的旅程。那么人们是否认为所有的工作负载最终都会在公共云中出现?可能不会,但是绝大多数工作负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终止,我们认为我们是正在开始这一旅程的企业客户的完整服务提供商。”

例如,美国航空公司仍然使用大型机,但已转向采用IBM公司的公共云,以帮助为信息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服务,以便旅客进行预订,更换座位和获取航班信息。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