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项目申报> 资讯详情

进口汽车关税已下调,对国内汽车行业发展有何启示?

来源 : 中国智能制造网 2018-05-23 17:00    阅读量: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外出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使用汽车可以快速便捷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大幅的节省人们在道路出行中所用的时间,缓解靠双腿走路的疲劳。

在众多的企业中,到底怎样的汽车更受市场的欢迎呢?品质、性能、价格等因素往往是消费者着重考虑的因素。在琳琅满目的汽车市场中,想要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拥有属于自身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外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本身所倡导的文化和价值观往往也成为消费者考虑购买某款汽车的潜在因素。

政策:进口汽车关税下调

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18年7月1日起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降税幅度分别为40%、25%;将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平均降税幅度46%。

值得指出的是,这是我国第十次调整进口汽车关税税率,上一次进行进口汽车关税税率的调整还是在2006年下调至25%,并且一直保持了12年之久。进口汽车关税政策的调整往往是顺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需要等多种因素而进行的。降税后,中国汽车整车平均税率13.8%,零部件平均税率6%,符合中国汽车产业实际。

这一举措将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汽车产品提质增效,丰富国内市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给国内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实惠的消费体验。

进口汽车关税调整后车企的表态

随着进口汽车关税调整的政策一出,许多企业立即作出反应,对这项政策的出台纷纷表示欢迎。目前已经有保时捷、宾利、宝马、丰田、雷克萨斯、奔驰等众多的外国车企作出表态。

保时捷:已经开始评估中国汽车关税新政,将宣布调价措施。

宝马:对中国下调汽车进口关税的公告表示欢迎,在进行价格评估后将作出积极回应。

大众: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表示欢迎,经评估进口车关税下调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并采取相应行动。

可见在中国这个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政策的变化对于这些造车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进口汽车关税调整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有何影响

进口汽车关税的调整对于很多近期内有买车计划的朋友会产生有利的影响,这在汽车销售价格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总体而言,国内汽车消费者最先受惠。

举例来说,如果一辆汽车的报官价格为50万元,照以前的关税税率来计,500000*25%=125000元;按照现在的税率来计算,则是500000*15%=75000元,这中间就产生了5万元的差距。同时,在关税调整后,消费税也将下调。换句话说,一辆报关价为50万元的车型在此次关税调整后,价格总计降低了5万元左右。价格的降低对于消费者购买汽车,无疑是一大助力。

进口汽车关税调整带来的启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车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势必给国内汽车厂商带来竞争压力。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分为进口车、合格品牌车和完全自主生产汽车三大类,汽车车型根据排量也是多层次的。关税调整对于各个类型的生产厂家所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从这次进口汽车关税调整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只有紧跟市场的变动调整企业的经营理念,根据消费者需要来生产产品,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不至于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抛弃。

第二、提升产品的品质迫在眉睫。尽管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一定竞争力,但我国汽车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形成市场竞争压力,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型升级。

第三、跨区域的技术学习和交流应该加强。每个车企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中都会面临诸多的挑战,这些经历使得车企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只有虚心向同行请教,多多分享经验,友好合作,才能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整个汽车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车企只有紧盯市场动态,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才能提早进行准备,生产出更多消费者需要和喜爱的产品。中国汽车行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必将在压力、动力、竞争力之间寻找最佳的契合点。在促进汽车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势必将出现更多优秀的企业和优质的产品。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共同见证!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