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全部> 资讯详情

干货!34万亿发力新基建,七大机遇悄然而至

2020-04-15 18:15    阅读量:20   

导  读

2020 年,从政策密集部署到资本市场热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相比传统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据统计,目前已有 13 个省市区发布了 2020 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 8 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 33.83 万亿元。

干货!34万亿发力新基建,七大机遇悄然而至0

一、新基建,新内涵:

立足科技创新,发掘传统基建新增长

新基建概念至少涵盖以下两方面内容:

1.狭义的新基建

狭义的新基建,是以科技产业升级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5G 基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医疗信息等建设,这部分项目有典型的高技术、中长期高回报的特点;

201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由此产生。

此后,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 2020 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

可以说,从一开始,“新基建”这一概念便与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紧密相连。

2.新一轮的基建补短板

和过往 的“旧基建”相比,新一轮的基建更加聚焦到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间高速铁路、生态治理等基建重大项目。在“稳增长”需求不断提升的宏观环境下,“新一轮的基建”对经济的支撑是“狭义新基建”不可替代的。

“新基建”的“新”,不应仅仅指的是“新兴产业”的“新”,只要能够发掘出基建领域的新增长点,便能够被纳入“新基建”的范畴。因此,“新基建”的概念也适用于传统的基建领域。我们可以将发掘传统基建领域新增长的过程,称为对传统基建的“补短板”。而这“补短板”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发展传统基建领域的新兴细分子行业,如交通运输短板领域的冷链物流,能源行业短板领域的特高压和充电桩,民生基建领域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等。

二是乘城市群建设东风,满足城市群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需求。随着我国城市群建设的推进,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多个城市群将对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产生广阔需求。

二、新基建,新作为:

短期稳增长,中长期重构创新大时代

1.短期:新基建将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关键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2020年度受疫情影响,消费与出口均严重下滑,投资将成为稳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基建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内预计将起到稳增长的作用。而新基建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课堂、远程护理、送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崭露头角,而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 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新基建能够为新兴产业赋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

2.中期:缓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助力“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即将来临的“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致力于缓解这 一主要矛盾。新基建通过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国计民生,并缓解主要矛盾,将大概率将成为“十四五”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0 年开年以来,已有北京、广东、重庆、湖南等多个省市的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基建。由此可见,在中期内,新基建依旧将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而2020 年有望成为新基建的大举布局之年。

3.长期:助力经济转型,加速进入创新大时代

长期来看,近年来 GDP 增速呈下行趋势,我国经济发展将踏上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之路。“大创新”时代来临,无论从全国经济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建设,都要求开展大规模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其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要求开展大规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这意味着以 5G、物联网、 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为万物互联互通、为创新发展筑基的科技基建将有望得到大规模建设。以 5G 基站建设为例,截至 2019 年底,5G 基站建设数额已超 13 万个, 用户规模增速百万/月,用户规模与网络覆盖范围同步扩大。

其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成熟的基础设施的支持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 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万物智能化、互联化所需的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更快更早地到来。

其三,区域经济发展将拓宽新基建应用范围

在区域经济的层面上,国家致力于建设多个城市群,推进城镇化进程,从而催生了对交通、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需求,并拓宽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范围。

三、新基建,新发展:

推进速度有望超预期

1.决策层:中央号召,地方政府跟进

2015-2019 年间,中央对基建的政策导向以“补短板”为主。《报告》指出,2020 年以来,中央开始密集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以,由“基建补短板”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决策层的转向将为新基建持续开拓成长空间。

自 2020 年以来,已有 25 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 8 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 5G 基站的数量, 合计超过 30 万个。四川、重庆、陕西、河北等省市已发布了年度重点项目清单, 总投资接近 25 万亿元,计划完成投资也接近 3.5 万亿元。自决策层吹风到地方政府的跟进,自上而下地推进新基建。

2.监管层:货币财政齐发力,产业政策落地,层层加码扶持新基建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新基建进一步拓宽资金面。2020 年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 用。这是继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后, 近期再次对财政政策的力度的正面指示。减税降费、专项债扩容、引导政策性金融债发行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将持续利好新基建。

其次,继专项债大幅扩容后,政策性金融或成为基建的又一“长期资金供给”。从历史来看,“政策性金融”能够放大中长期的财政杠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资金的久期足够长, 或成为基建的又一“长期资金供给”。

第三,间接融资及货币政策,让新基建将继续受益。LPR 改革疏通金融支持实体的传导途径 LPR 利率多次下调,持续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新基建相关行业将从中受益。

第四,直接融资及资本市场政策,进一步释放利好。新兴产业的融资风险偏好需求更高,银行的低风险偏好资金、信贷资金、间接融资模式不利于大面积直接支持新兴产业、民营企业,也对新基建发展造成阻碍。再融资放宽、 并购重组放松、科创板与注册制试点等将持续推进直接融资发展,进而利好新基建发展。

3.产业政策:交通部、工信部等频频加码政策,推进新基建产业部署

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为代表的部委,相继发布产业政策,致力于新基建,包括对传统基建补短板与建设 5G 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部:完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基建补短板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交通网络,推进城市群基建补短板。

工信部:持续推进 5G 基础设施建设。

4.企业整体趋势: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从产业层面来看,我国企业整体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利好新基建发展的产业环境;龙头企业如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带头进行新基建, PE/VC 资本对新基建方向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攀升。

从 2018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结构来看,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占比高达 77.4 %。对研发投入的高度重视,表明我国企业正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出利好新基建的产业环境。

带头进行新基建的龙头企业是行业的风向标。在新基建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带头进行新基建的龙头企业将引领行业,加速新基建发展。

产业资本方面,2015 年 6 月以来,在以 PE/VC 为代表的一级市场领域,资本对技术创新方向的关注度依然不减。随着鼓励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PE/VC 的投资规模在快速上升。截至 2019 年 11 月, PE/VC 投资金额居前的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金融、工业。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新基建紧密相关。而以科技基建、技术创新为内核的新基建,也将持续吸引资本的关注,叠加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建的政策效应。

四、新基建,新机遇:

七大领域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1.高端制造

中国将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端制造产业投资占比将不断提升。目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带来中国工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 但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 11.4%和 14.9%。

高端制造业发展,将提高整体产出效率。制造业是承上启下的一环,因此,高端制造业将成为工业自动化、产业智能化的硬件载体。目前制造业正处于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阶段,随着高端制造业发展, 新基建的整体产出效率将提高。

2.基础设施建设

消费基建方面,民众对消费升级有强烈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消费基建,如医疗信息化、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将成为发展主力。

硬科技基建方面,5G 基建将成为信息经济的核心引擎,半导体产能转移释放庞大需求。5G 将成为社会发展关键动力与抓手。预计2030 年,5G 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亿元、2.9亿元和800万个。

半导体设备产能向大陆转移释放庞大需求,反弹动能更大。据 SEMI 数据,2018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 131.1 亿美元,市场规模首次超越中国台湾地区,位居全球第二,增速全球居首。

软科技方面,云计算加速渗透,物联网构建万物互联互通体系。云计算加速渗透带来 Iaas/SaaS 的全产业链机会。全球云计算市场在 2020 年将达到 4114 亿美元的规模。目前国内云计算主要以游戏、视频、电商和社交等“To C”端为主。随着金融和医疗、工业等实体行业逐渐接入,云计算有望在新“To B”领域迎来更快速的增长。

5G 时代万物互联,有望带动万亿产业规模。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并预计 2020 年达到 18300 亿元%,潜力巨大。

新能源基建方面,能源转型,是对传统能源行业的“补短板”。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尖兵部队”。随着新基建的大举布局,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将迎来新一代机遇期。

3.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实现“机器换人”,应用渗透率逐渐提高。火神山医院仅用 10 天 10 夜即建设完成,离不开现场大量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存量设备更新换代成为主导,多因素推动行业销量保持高位;排放标准升级也将促进工程机械更新需求更为集中。

因此,在更新需求推动下,叠加环保升级、机器换人、渗透率提升等诸多因素,工程机械行业销量将保持高位,行业周期性大幅减弱。在此基础上,“新基建”进一步提高了工程机械的需求弹性,行业内上市公司将显著受益。

4.工业互联网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工业互联网。按照政策要求,到 2020 年底,我们要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在政策强力推动下,工业互联网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5.工业自动化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是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终端, 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将显著受益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6.大数据中心

IT 巨头资本回暖,需求拐点已至。大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随着云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IT 巨头在数据中心等 IT 基础设施的投入将不断增加。

7.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有望成为新基建重要一环,近年来一直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作为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应用,有望成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