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全部> 资讯详情

工信部官方解读: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来源 : 工信部 2019-10-31 11:33    阅读量:0   

为有效改善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日前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知识产权局等13部委,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

工信部官方解读: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0

问题一:《行动计划》的制定背景是什么?

答: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同时设计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制造业领域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和重要因素之一,在设计基础研究与数据积累、设计工具与方法、设计人才培养、试验验证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仍亟待加强。为此,工信部围绕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建设相关要求,瞄准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提出开展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问题二:《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行动计划》提出,围绕制造业短板领域精准发力,不断健全产业体系,改善公共服务,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问题三:《行动计划》确立了怎样的目标?

答:在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统筹协调、以点带面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行动计划》提出,争取用4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有效改善,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完备,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力装备、石化装备、重型机械等行业,以及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原创设计突破。

在系统设计、人工智能设计、生态设计等方面形成一批行业、国家标准,开发出一批好用、专业的设计工具。

高水平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提高工业设计基础研究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创建10个左右以设计服务为特色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发展壮大200家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打造设计创新骨干力量,引领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推广工业设计“新工科”教育模式,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方式,创建100个左右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

问题四:《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针对制造业短板领域设计问题和影响设计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5大任务、13项举措。

一是夯实制造业设计基础。提出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开发先进适用的设计软件;

二是推动重点领域设计突破。提出要补齐装备制造设计短板,提升传统优势行业设计水平,大力推进系统设计和生态设计;

三是培育高端制造业设计人才。提出要改革制造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畅通设计师人才发展通道;

四是培育壮大设计主体。提出要加快培育工业设计骨干力量,促进设计类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

五是构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网络。提出要健全工业设计研究服务体系,搭建共创共享的设计协同平台,强化设计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设计发展的社会氛围。

围绕各项任务,《行动计划》通过专栏的方式提出了关键设计软件迭代、重点设计突破、制造业设计人才培育、中小企业设计创新、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维权等6项工程,明确具体要求,增加行动计划的可操作性。

问题五:如何保障《行动计划》的实施?

答:《行动计划》从组织协调、政策引导、投融资渠道、政策宣传等方面提出4项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在组织协调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各地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部署落实工作任务。相关行业组织和社会机构要广泛参与,共同落实各项任务安排。

在政策引导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修订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拓展设计内涵外延。利用相关部门现有渠道和重大项目,支持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企业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可按国家税法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行业统计监测。

在投融资渠道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设立设计类产业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设计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设计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宽抵质押品范围。鼓励担保机构设立专项担保品种,加大对设计企业和设计创新项目的信用担保支持力度。

在政策宣传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宣传设计领域优秀成果、赛事活动、重点企业和领军人才。加强设计类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提升诚信经营意识。不断扩大设计创新的社会影响,营造全社会重视设计、推动设计发展的良好氛围。

工信部官方解读: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1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