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全部> 资讯详情

5G中国的技术与专利到底处在什么地位

来源 : 高智网 2019-06-12 14:54    阅读量:17   

5G中国的技术与专利到底处在什么地位0

5G中国的技术与专利到底处在什么地位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6月6日在中国文化中是个吉祥的日子,监管层可能也想借此传达美好的愿望。此前,韩国、日本、美国已经开始了5G商用的尝试,虽然比中国早几个月,但基本上算是同步的。

这一阵,媒体上总是看到中国5G领先于世界,中国在5G方面已经超越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5G专利等等新闻标题。

这些说话很能提振信心,也不能说这些观点就一定错误,但是在某种程度的确有误导性。

首先,5G技术的标准目前还未完全确定。虽然去年国际通信组织发布了5GNR标准,但那个标准还是初步的,因为并不是真正完全的5G,5G的最终标准还未发布,5G涉及到的技术与场景比4G要多得多,如果要准确判断一个国家在5G技术中的地位,还需要在5G标准正式发布后,看实际商用如何。

其次,5G包括的技术范围太广。在多址、双工、天线、编码、网络架构方面都有很多新技术。在应用场景方面,包括物联网和自动驾驶等,各个国家和企业都有主攻的领域与特长,比如在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领域,主要有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等企业,在芯片领域,有高通等企业,在手机终端领域,有华为、苹果等企业,在运营商方面,有中国移动、AT&T等。此外,在自动驾驶的V2V、V2X,在物联网(IOT)领域中,有intel、IBM等企业。不可能某一个国家能够在5G领域做到全面领先,只能说在某些方向上,或者部分领域能够做到领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华为的设备具有优势,但是竞争依然很激烈,主要竞争对手爱立信与诺基亚目前在全球获得的5G合同与华为基本相当。在芯片领域,尤其在终端芯片方面,美国还是领先的,中国的手机除了华为等少数企业,基本上都需要依赖美国的供应商提供芯片。在手机终端方面,苹果拿走了全球市场的大部分利润,三星依然具有强劲的实力,中国企业会不断进步,但在短期内超越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苹果的利润率实在太高。在5G的应用场景方面,物联网,智能城市,自动驾驶等领域,欧美日在技术上依然处于领先地位,IBM、intel等美国企业实力较强。

第三,5G技术的核心零部件与背景技术中国不占优势。即使在中国有优势的基础设施方面,比如中国能够生产基站设备,但是基站的核心零部件,包括芯片、天线、存储器、数据处理程序方面,中国很大一部分还需要依赖欧美日韩的技术。

在专利方面,情况可能也没有网传的那么乐观。目前媒体上列出的数据一般都称华为以及其他中国企业在5G专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德国一家专利咨询公司认为华为的5G标准必要专利排名世界第一,即使爱立信提供的标准必要专利排名,华为也处于第二位,加上其他中国企业,中国在5G领域的专利数量毋容置疑排在世界前列。

但是专利数量与专利获得收益的能力没有必然关系,例如到目前为止,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甚至夏普都公开了在5G标准必要专利的收费标准,高通在单模5G手机许可费率为售价的2.275%,多模(3G/4G/5G)手机许可费率为售价的3.25%,但是目前华为还未公开过5G标准必要专利的收费。

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根据最近美国贸易委员会起诉高通垄断的判决书,高通与华为达成的专利许可协议,华为从高通采购芯片,必须要接受高通的专利许可条件,不但每年要向高通交纳几亿美元的许可费(2018年为5亿美元,2019年第一季度1.5亿美元),还需要将专利免费反授权给高通,不能起诉高通其他的客户,相当于专利免费贡献出来了。现在华为不能从高通采购芯片,高通被美国法院判为垄断,华为在5G领域的专利可能在将来会带来收益,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此外,5G技术也会用到很多4G领域的专利,如果计算上3G/4G,即使按照数量计算,中国也不占优势。

笔者尝试分析了目前各大企业申报的5G标准必要专利,中国企业虽然申报的专利数量很多,但专利申请的比例较高,许多尚未获得授权。相比较而言,诺基亚、高通等企业申报的专利中授权的比例要高得多,有的甚至是十几年前布局的比较基础的专利。例如诺基亚的申报的很多5G专利甚至是2001年申请的,这时候智能手机都还未诞生。

可见在5G基础专利方面,这些传统的通信巨头,诺基亚、爱立信、与高通的实力都不可小觑,中国要在5G专利领域立即发挥优势,还需要时日,首先这些新的专利申请要获得授权。

所以,媒体在谈到中国在5G技术与专利方面的优势时,往往过度强调5G的某一领域,或者单纯的专利数量,容易得出误导的结论。很显然,中国在5G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不可能像媒体说的那样全面超越领先。此外,5G技术的许多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家庭、自动驾驶等领域商业上并不是很成熟,虽然能看到光明的前景,但短期内的投入与收益比可能不尽人意,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