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全部> 资讯详情

国内开创首个人工智能专业

来源 : 电子发烧友 2019-06-05 14:12    阅读量:17   

2018年开学季,80名大一新生走入了南京大学的校园

国内开创首个人工智能专业0

国内开创首个人工智能专业

。与当年全国近800万录取考生相比,这80名新生的专业方向略显特殊:人工智能。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速,社会人才需求突显。但国内的人才培养,还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南京大学于2018年初率先建立人工智能学院,探索建设本科培养体系。

这批新生,是南京大学招收的首批人工智能专业本科学生。放眼全国,他们也是最早开始系统学习人工智能专业而非其他相近专业的新生群体。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曾评价,首批学生的素质很高,具有"聪明、踏实、勤奋"的共同特质。一年过去,这批"天之骄子"学习了哪些课程?有什么收获?近日,部分学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吐露了他们的学习感受。

谈报考原因:因学校"慕名而来",看好专业前景

学生高辰潇告诉南都记者,他本来就对计算机相关学科感兴趣,"经过了慎重考虑"决定进入人工智能专业就读,是因为南大在计算机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同时,南大人工智能学院有着许多经验丰富的教授和科研成果卓著的研究组。

学生饶睿策的考虑与高辰潇相似。"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由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大牛周志华教授一手创办,而我平常也一直对IT行业很感兴趣,很希望能在专业顶尖学者的带领下学习IT尤其是当今热门的人工智能。"成为首批本科学生,他形容自己很"幸运"。

学生王晨渊在看了许多新闻后发现,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技术的结合可以迸发出更强的力量,比如自动驾驶。他由此萌生了学习人工智能的念头,选择专业前做了深入了解,认为人工智能学院"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专业。即使我在人工智能几大方向,如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缺少天赋或兴趣,我依旧能依靠自己在专业学习中积累的计算机技术像隔壁计科的同学一样正常就业。"他坦言。

谈日常学习:"硬核"数学课难度不小

去年刚开学,南大校园网就公开了人工智能专业第一学年的课程安排,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网友。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离散数学……看到课表后,有人感叹"牛""师资力量强大",也有人直呼"看着烧脑""瑟瑟发抖"。

谈及网友热议的学习难度,周志华对南都记者做出回应。"培养体系里有没有哪门课程的难度已经超越本科生的能力了?我们认为似乎没有。"但他也指出,既想打好基础、学有所用,又想学得轻松,"不太可能"。

受访学生们的感受验证了周志华的判断。虽然他们已是在高考中出类拔萃的聪明学生,学起人工智能专业也有压力。

"大学不像家长们说得那么轻松"。学生杨旖纯直言,同时接受很多新知识,感觉不那么容易消化,但这也激发了她的斗志。

在学生陈晔桐看来,人工智能这个学科神奇又极富挑战,"辛苦"是大一的主旋律。他半开玩笑地说,"秃头"成了日益加重的担忧,但每一个小任务的完成,都能带来成就感。

与传统的计算机学科不同,南大人工智能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周志华解释说,人工智能面临的问题千万变化,解决问题涉及到多种数学工具,高水平人才必须有好的数学基础。

高辰潇告诉南都记者,数学基础课程是大家公认非常"硬核"的课程,他一度因为大量的数学课而感到苦恼和迷茫。不过,在接触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等专业课后,他渐渐意识到打好数学基础的必要性,"之前的疑惑迎刃而解"。

"高等代数中有着大量的关于矩阵的内容,并且理论指导相比其他院系的线性代数更为艰深,这对我理解一些算法产生了巨大的帮助。"王晨渊觉得,目前学习的每一门课程都有意义,可以在未来的实践中得到应用。

谈专业亮点:有不同层次的实践机会

从购物平台的智能推荐到医疗机构的病历诊断,诸多企业也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伴随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应用逐渐照进现实,与社会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有人说,人工智能已经迎来"应用元年""商业化元年"。

毫无疑问,解决现实问题,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南京大学与一些先进企业展开合作,除了在大一上半学期安排《人工智能企业实训》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机会,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

在实训课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会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产品中的具体应用,让同学们看到理论与实际的内在联系。"在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中,我们了解了如何用梯度下降的方法解决最优化的问题;在旷世我们知道了在高等代数中学习的求解特征向量与人脸识别的紧密联系。"2018级学生邹正说。

据了解,在即将到来的暑假,学院与腾讯、英特尔等企业合作,为学生们安排了暑期实践,主要学习内容为智能应用建模和智能硬件。有学生说,相信又是一个干货满满、令人期待的假期。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