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全部> 资讯详情

人工智能如成为文物的保护伞?

小树 来源 : 华夏收藏网 2018-10-23 14:43    阅读量:2   

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合作,历时10年,运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将铜车马的风采再现在电脑屏幕上。

穿越数千年历史的迷雾,战车车轮滚滚,御官俑双手执辔,跽坐车前。战车车盖以及车舆内外的精美彩绘历历在目,犹如初生。不仅能看到活动的画面,现在,我们甚至还能打开手机,通过主题游戏体验一下亲身驾驭秦朝战车的感觉。

人工智能如成为文物的保护伞?0

人工智能如成为文物的保护伞?

“我们基于现场采集的数据,正在开发一款游戏。玩家可以以主观视角,亲身驾驶铜车马,感受‘大秦驭手’的成长之路。”研究中心韩冬副教授介绍,这款游戏开发完成后,将会给广大用户提供一款了解大秦文化知识的互动体验项目,既可设置于展馆,也可在线于移动端,且还会开发出VR版本,进一步来优化参观者的参与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仅能让国宝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穿越”而来,更重要的是可以采取预防性的保护措施,为文物“治未病”。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历时10年,用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致力于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为珍贵文物撑起科技的“保护伞”。

“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超过78万处,而风化、风蚀、雨蚀以及人为破坏,甚至空气中的水分,都是它们每天都要面临的敌人。对于那些已经极其脆弱的文物而言,哪怕是游客脚步带来的震动,或是呼吸产生的湿气,都可能对它们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研究中心主任张加万带领科研团队与甘肃省敦煌研究院展开合作多年,亲眼见证并监测了敦煌壁画在数年时间内产生的变化。

“以前我们主要依赖实验室模拟研究外界因素对壁画的危害,然而很难真正模拟出错综复杂的真实环境。”研究中心孙济洲教授说,任何一种“文物病”出现的背后往往有许多复杂因素,而此前于缺乏检测手段和数据,一直找不到文物本体与风险源之间的关联性。有了人工智能技术,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