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全部> 资讯详情

全栈全场景 华为的人工智能方法论

2018-10-15 09:41    阅读量:8   

2017年9月的时候,华为发布了面向企业、政府的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华为云EI;在今年4月份,华为又发布了面向智能终端的人工智能引擎HiAI;Ascend910和310两款行业领先的AI芯片,无疑也折射了华为筹谋已久。

这在华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节奏中可以看出端倪,先是面向华为内部,持续探索支持内部管理优化和效率提升,然后才是电信运营商、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普惠AI。

华为资深管理顾问黄卫伟在与媒体沟通时讲述了任正非对人工智能战略的"内训":华为AI聚焦内部两个方向,一是产品智能化;二是不断改进内部的管理和效率。华为不做AI大的架构规划,先单点突破、横向拉通再建立起产业的平台,把平台开放给客户甚至竞争对手。

全栈全场景 华为的人工智能方法论0

全栈全场景 华为的人工智能方法论

先从内部入手,见招拆招式的打法对华为的人工智能战略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当前AI开发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回答了两点:"第一,开发效率低,标注、训练、部署整个过程非常耗时;第二,AI基础资源尤其是算力稀缺且昂贵。"与之对应的,华为云发布的ModelArts开发平台,涉及了数据标注与准备、模型训练、模型调优、模型部署等AI开发全流程,和华为内部在AI实践中的踩坑不无关系。

再比如AI有哪些落地场景?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有着自己的思考:

场景1是海量重复型场景,比如图片/图像鉴定,单据审核等,重复的,目标明确,但是海量任务。AI应用在该类场景的核心价值是提升效率;

场景2是专家经验型场景;很多行业因为关键专家稀缺,比如医疗行业,全国只有不到5000名达标的宫颈癌筛选专家,需要20年才能把全国适龄女性筛查一遍;

场景3是多域协同的场景;比如城市智慧交通系统,现代化制造等等。一个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与时间、天气,车道、路网、以及重大活动等等多个维度变量有关,靠人脑显然无法做出分析和判断。

由此就不难理解华为为何拿出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当然也透露着华为的野心。

道法自然

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前提的规则就是:技术形态是第一位的,商业形态是第二位的。不管是华为还是其他厂商,目的都很明显,打造自己的技术生态,不断提高在AI领域的声量,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进而构建AI生态圈。

就这个角度出发,华为的全栈全场景AI可以归纳为5个数字:1、2、4、5。

1指的是达芬奇项目。此前就有消息称华为内部存在代号为"达芬奇"的人工智能项目,也终于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浮出水面,不仅仅是芯片本身,还涵盖了一系列软硬件结合的解决方案,最终为用户提供全场景的服务。

2指代两款人工智能芯片。芯片是人工智能的血液,框架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和灵魂,华为哪一个都没有放过。

4代表了华为全栈AI的四个部分,也是值得展开说明的内容:

一是Ascend (昇腾)AI IP和芯片,皆是基于达芬奇架构。芯片分为5个系列,Max、Lite、Mini、Tiny、Nano,目前已经公布了昇腾910(max)和昇腾310(mini);

二是CANN,中文翻译为神经网络定制的计算架构,是高度自动化的算子开发工具,可以3倍提升开发效率,也兼顾算子性能;

三是MindSpore框架,友好地将训练和推理统一起来,并全面适应端、边、云等全场景。这是与各类已有框架,比如谷歌的TensorFlow、百度的PaddlePaddle、Facebook的PyTorch、亚马逊的MXNet等的最大不同;

四是应用使能,是一个机器学习PaaS (平台即服务) ,包括由ModleArts服务提供全流程服务,分层分级API,以及预集成方案。用于满足不同开发者的不同需求,促进AI的应用。

5有两种解释,包括消费终端、公有云、私有云、边缘计算、IoT行业终端 5大类场景,也指华为AI战略的五个方面,投资基础研究、打造全栈方案、投资开放生态和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增强、内部效率提升等。

可以看到,华为人工智能全栈战略的纵向战线布局很深。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开发者面临着这样和那样的痛点,抓住生态链的每一个环节,让用户和开发者留在自己的生态圈内,毕竟没有纵深,没有粘性,就没有壁垒。

而在横向战线上,当纵向框架完善后,便可以适用这样的乘数效应:收益=深度x广度。华为的人工智能战略覆盖了全场景,既是内部应用的经验总结,也顺应了华为本身在端(手机、IoT等)和云方面的布局。可以说是道法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除了技术和应用上的生态,华为一直在倡导"普惠AI"的概念,不断降低通用技术的应用门槛,并宣布将投入10亿元用于AI人才培养,计划三年培养100万开发者。一整套的组合拳背后,生态圈开始渐自成型。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