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最难被技术撬动的领域。在互联网改变社会方方面面的时候,教育“是这一时代的例外”,没有产生多少令人振奋的变革。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说:“我们的学校是这场科技革命风暴没能席卷的最后一个领域。”
然而,教育一旦被撬动,很可能就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结合,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与教师职能深刻的变革,并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的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 学校教育的变革是空前的
教学手段变革
利用技术提高知识学习效益、促进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学习更为自主的思想一直被改革者所追求着。
教育先行者们设想的教学机器在当下已经呼之欲出。2017年受国家863项目支持的高考机器人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尽管其成绩并不非常理想。日本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2015年,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研发的一款智能机器人,通过了日本多数大学的入学考试,测试分数达到511分,高于平均分数416分。这一分数已经有80%的机会进入日本411所私立大学和33所国立大学。上海智而仁信息科技研发的“自适应智能诊断系统”,基于学科的内在逻辑,已经能智能地诊断学生在初中理科领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批阅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在内的所有试卷。
在不远的将来,在因特尔实验室里的集知识与技能提供、实时智能诊断、虚拟实验与远程互动等技术于一体的无纸化教室将走出实验室,走进校园,逐步成为学校的组成部分,助推无纸化校园的实现。
中国科技大学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佳佳”也将走进教室,成为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一名助理教师或学生学习的私人助理。
教师职能变化
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以及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
机器人的出现,将会极大地改变教师的职能。从知识分类的角度而言,认知领域的教学可以交给机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教育以及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即使在认知领域,机器能够胜任的大体是“识记”“理解”等低阶目标的教学,而学生“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等高阶认知能力的提升,则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
学习方式变革
自适应学习将成为这一时代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特点
智能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指向是实现每位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互联网已经使得学生泛在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与大规模协作的团队学习成为可能。
学生可以在校学习也可以在家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在学习私人助理的帮助下,根据学科的逻辑与自身学习的认知特点更高效地学习。自适应学习将成为这一时代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特点。自适应就是根据各门学科自身逻辑,为各门学科的概念与原理构筑一个“知识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平面的,而是多维的,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因而,他们就有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达成最终学习的目标,这一途径不可能完全相同。在这一意义上,自适应就是适应自己最优方式的学习,是自主与个性化的学习。
班级授课制度为一种高效的教学制度,在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同时它也因难以“因材施教”而广受诟病,“选课制”“学分制”与“走班制”都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举措,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内容变革
我们在智能化的时代还不能忘了历史、哲学与民族文化的学习
近百年来,现代科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唯独对人自身的研究还处于启蒙和初始阶段,尤其是对人如何学习、大脑如何工作等脑科学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学习规律的揭示更有待深入。人工智能技术旨在让机器模仿人的认知能力,让机器具备人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人自身学习特点的研究越是深入,对学习规律揭示得越多,对教育规律总结得越多,人工智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就越大。人工智能作为让机器模拟人类认知能力的技术,极大地依赖脑科学的发展,相信今后的脑科学不会在中小学课堂缺席。
当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技术企图控制人类生活的时候,就需要技术伦理教育的干预与政府法律的保护。
此外,人工智能的出现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师培养与培训方式。比如,微格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培养师范生与初任教师的有用方式,然而,在实践中却未能真正得到推行。其原因就在于,它一直依靠录像回放与人工点评分析等技术,成本高昂。借助于人工智能对教学流程的自动分析、抓取、比较与匹配将有可能极大提高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效率,受到教师的欢迎。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中发电子2025乙巳蛇年春节放假通知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