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项目申报> 资讯详情

十年历程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风采

来源 : 中国工业园网 2018-08-31 14:31    阅读量:4   

从海洋七路旧址到海洋一路新址,相距虽不太远,但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和同事们却走了整整10年。

如今,凭栏俯瞰,一条条平整宽敞的水泥道路不断延伸,一座座砖红色的低层写字楼鳞次栉比,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建设大气磅礴、充满人文气息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英姿初显。

十年间,同济大学国家海底观测重点实验室、"彩虹鱼"深海高科技公司相继落户,雄程海工装备、崇和船舶重工等公司陆续入园,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高端装备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接踵上马……昔日盐碱荒地华丽变身"海洋硅谷",成为蓝色产业"深耕者"青睐的一方沃土。

十年历程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风采0

十年历程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风采

专心开拓聚资源

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楼展厅里,两艘外形分别酷似超级跑车和飞机的观光型载人潜水器模型格外引人注目。它们能让乘客分别最深潜至水下100米和200米,览胜海底世界。

"2014年,‘彩虹鱼’公司在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诞生,计划打造成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中心。"该公司总经理刘志国介绍,公司将为全球提供覆盖全海域、全海深的海洋科学技术服务。

类似彩虹鱼公司这样涉及深远海装备的研发、制造企业,园区已有19家。王剑介绍,海洋高端装备、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相关的信息产业是园区集聚资源、谋求发展的方向。

从事水下机器人研发的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勤说,"公司落地时,我去看过几个园区,除了上海临港,没有一个是海洋产业集聚的。"

园区成立初期,王剑带领团队致力于硬件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筑好"巢",引"凤"来。他们寻访了全国两三百家涉海类高校、科研机构、原国家海洋局下属单位等,"引凤入巢"。

王剑给出了一组汗水浸透荒滩得来的数字——截至目前,已建成海洋科技创业园一期、海洋科技广场一期共9.2万平方米的大楼,集聚了100多家从事海洋科技、智能制造的中小微科技企业。在建的海创园二期建筑面积将达到7.2万平方米。到2020年底,园区将拥有32.6万平方米的物业场地。

用心筑"巢"引"凤"来

企业能否引进园,关键要看吸引力。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之所以能博得众多高科技项目、实力企业的青睐,与园区自身软硬件条件密不可分。

沈勤回忆说:"当时在选择公司落地的产业园时,我们比较了几个地方的一些扶持政策,上海临港的力度最大。"

上海临港的扶持政策优势主要体现在:支持研发的智能制造专项基金,企业落地后享有3年的办公物业补贴政策,针对落地临港的人才给予多项优惠政策。

"落地园区的企业,还享受3年免租金使用办公和研发场地。"刘志国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的运营成本省了很多。"

除了释放各项政策利好外,园区还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满足企业实现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成果转化的发展需求。

"在这里,园区想的都是如何为企业做好服务,企业可以专心搞研发。"上海雄程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尚勇志说。

王剑坦言,现在很多深海装备研发企业缺乏实验条件,如果去做海试,成本高,也不方便。"我们就把落户临港的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实验条件和设施做了一些资源整合,提供给有需求的相关企业,以降低他们的研发成本和时间。"

他举了个例子。"有一次,某企业研发出一台水下机器人的新样机,需要海试,但苦于厂房没有试验水池。负责人找到我们,希望帮忙联系高校。通过这件事,我们与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以较低的费用就能解决燃眉之急。"

目前,园区已建成创新创业、科技金融、产业公共服务、海洋科普等4个主要服务平台。园区的线上平台海科网一期已上线,可实现行业信息传递、政策咨询、企业对接、人才交流等功能。"将来海科网建设完成,整个产业链沟通起来更方便。"王剑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涉海创新型企业愿意落户临港。王剑表示,园区今后将培育一批海洋经济创新型的龙头骨干企业,使海洋领域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海洋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

齐心协力绘新篇

今年6月8日,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彩虹鱼(舟山)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宁波梅山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5个产业园签约成立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协同创新发展联盟。

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契机,给上海临港园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园区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但我们必须发挥龙头作用。"王剑认为,对于长三角众多涉海类企业来说,临港具备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未来,我们要把临港海洋高新园区打造成国内‘海洋高新科技集聚区、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区’,最终建设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王剑说,园区将积极打造上海市海洋高端装备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以产业为支撑,以资源为依托,园区将加快实现海洋科技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的持续转化和产业化,集聚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科学家、学科与实验室,争取把上海临港打造成国际海洋高新技术的名片。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