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区块链> 资讯详情

花样诈骗 警惕传销穿上区块链马甲

来源 : 链头条 2018-06-22 14:55    阅读量:0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大幅涨跌和区块链概念日趋火爆,打着区块链旗号的传销诈骗也频频出现。"老套路"穿上区块链的"新马甲",立刻被很多普通投资者当成了实现财务自由的新捷径。但事实上,它们可能是一个个价值上亿元的"大坑"。

数据显示,仅在今年年初,我国利用区块链概念的传销平台就已超过3000家。从"曲高和寡"到"泥沙俱下",区块链与诈骗的结合引人深思。

花样诈骗 警惕传销穿上区块链马甲0

花样诈骗 警惕传销穿上区块链马甲

盘点近年来的区块链诈骗案,犯罪分子惯用的手段其实很"老套"。一种是"空手套白狼",炒高币值"割韭菜"。比如今年5月深圳警方破获的"普银币"集资诈骗大案,犯罪团伙将所谓"普银币"的单价由0.5元炒至10元,当大量投资人跟风进场后就不断套现。骗术虽简,涉案金额却超过3亿元。

一种是"挂羊头卖狗肉",以"虚拟币"之名行"传销币"之实。比如今年4月西安警方破获的"大唐币"网络传销大案中,犯罪团伙公然在国内外众多城市召开推介会,并设置28级分管代理,短短18天竟发展注册会员达上万人。再比如,在去年被查获的"钛克币"案中,"客户"每发展一个下线租赁"矿机",就被奖励"矿机"租赁费用的10%。从卖实物变成"租矿机",仍逃不脱传销本质。

还有一种是"洋为中用",甚至"出口转内销"。比如涉案金额高达16亿元的"维卡币"案中,该组织的传销网站及营销模式由保加利亚人组织建立,服务器则设在丹麦。在我国依法取缔ICO并依法关闭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后,诈骗组织的"出口转内销"现象也开始增加,许多"土骗子"摇身一变,纷纷成了"洋教授"。

骗术经年不变,概念年年翻新,区块链与诈骗奇妙结合,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必然。在层出不穷的高科技骗局背后,有太多问题需要反思。

一方面,区块链过度炒作的虚火,是时候降降温了。从去年的"人人谈币",到现在的"人人谈链",区块链这个概念显然已被过度炒作。虽说"喝掉泡沫才有啤酒",但一杯啤酒里如果全是泡沫没有酒,显然也不是好酒。我们并不否认或许区块链将来会出现超级应用,但我们更期待踏踏实实的科研应用,而不是去画饼充饥甚至"画饼圈钱",毕竟谁也不是神笔马良。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也应"与链俱进"。区块链诈骗作为传统诈骗的高科技新变种,确实给监管者带来了很多困扰。这就更需要相关部门建立联合监管和联动打击机制,提升金融专业素养和大数据排查能力,及时发现新动向、新苗头,而非不出事就不处理,甚至不出事都不知道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