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智造专栏> 资讯详情

新的一年 各地继续加速人工智能发展

潇涵 2019-02-19 15:13    阅读量:4   

新的一年 各地继续加速人工智能发展0

新的一年 各地继续加速人工智能发展

新的一年伊始,人工智能行业并没有随着新年再次迎来自己的高速发展时期。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去年7月发布的《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对国内AI创业公司数量和投资的统计显示,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但其中拿到风险投资的公司合计1237家(含31家已上市公司),占总数的30%,也就是说,有70%的公司仍然拿不到投资。

而根据这个情况,中国人工智能型企业加快技术落地就成了当务之急。

智能门禁、打卡系统,无人货柜、贩卖机,智能家居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这样的应用场景正在成为现实。

各地政府也看准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开年便有多家地方政府公布了本年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新政策。

一、《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从加快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全面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三个方面出台12条专项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成都将支持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创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对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开展人工智能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同时,成都将支持开展“AI+企业培育”工程、“AI+产业沙箱”培育计划、“AI+场景应用”具象化工程示范,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对新引进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一年内达到成都市确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综合型(区域型)总部、功能型总部等总部企业标准条件的,可给予企业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高5000万元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成都造人工智能产品进行“产业沙箱”测试,优先支持将“产业沙箱”测试产品纳入科技项目申报和成果鉴定。

二、上海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

根据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要求,针对首批发布的10大领域、19个需求点位,日前市经信委共收到了超过170份AI解决方案。其中,解决方案有来自美国、法国、荷兰、日本等海外国家,也有来自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安徽、山东等省市,各家AI企业将同台竞技、角逐入围名额。

上海正在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集聚的“上海高地”。为加快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去年(12月12日),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并首发10大领域、19个场景,涉及“AI工厂”“AI园区”“AI社区”“AI交通”“AI学校”“AI医院”“AI家庭”“AI政务”“AI金融”“AI安防”十大场景,根据每个场景的具体需求,面向海内外征集解决方案。

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紧扣上海超大城市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服务民生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个方面,加快打造AI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广东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广东人工智能产业以及周边产业规模已经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人工智能大省。2018年,广东省出台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方案。该方案指出,将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珠三角地区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20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仍然处于技术变革的重要时期。好的一点是,广东人工智能企业互串互联,产业群颇具规模。从广东人工智能企业专注层面来看,广东人工智能相关单位约有70%专注于应用层,19%专注于技术层。放眼全球市场,技术层方面,语音识别占据技术层整体规模的三分之二以上,达到118.9亿美元;应用层市场规模分布较为平均,智能教育和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分别为43.6亿美元与43.4亿美元,均为16%左右。

广东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也是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明显。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表示,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广东将积极谋划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系统性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先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将加快与实体经济渗透融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