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政策法规> 资讯详情

十二大看点,全面解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9-12-13 15:08    阅读量:0   

一、战略地位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十二大看点,全面解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0

二、历史时刻

2018年11月5日,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自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着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三、重要意义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

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

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

四、政策发布

12月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五、基本内容

《规划纲要》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所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按照2025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设置了分阶段目标,部署了“7+2”共九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并对推进规划实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

六、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设立中心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三大功能分区:

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七、发展目标

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

优势产业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迈向中高端;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八、战略定位

根据《规划纲要》,“一极三区一高地”是长三角的战略定位,这个战略定位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一极”指的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明确提出,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三区”指的是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一高地”指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九、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按照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的原则,部署了“7+2”的重要任务:

“7”是指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的重要任务;“

2”是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两个重点区域的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任务。

十、三大特点

总的看,《规划纲要》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对于长三角区域来说,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体化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既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通过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更深层次一体化。

二是明确“分区域”和“分领域”两条推进路径。

从分区域看,《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以点带面、依次推进的原则和由小到大的范围,以新片区拓展功能、示范区先行探索、中心区率先复制、全域集成推进作为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更加有效地推进一体化发展。

从分领域看,《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区域协同创新等已经具备条件的领域,明确提出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对营商环境创建、市场联动监管、公共服务等一定程度上具备条件的领域,重点是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逐步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对尚不具备条件的领域,强调融合、联动、协调,提出了一体化发展方向。

三是突出“示范区”和“新片区”两个重点区域引领带动作用。

示范区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引领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十一、联动发展

《规划纲要》指出,上海要充分发挥好龙头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具体来讲:

上海要提升服务功能——提升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形成有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江苏要发挥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浙江要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

安徽要发挥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

十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规划纲要》强调,要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大飞机、智能制造、前沿新材料十大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面向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八大领域,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在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检验检测、全球维修、总集成总承包、市场营销、制造数字化服务、工业互联网、绿色节能等领域,大力推动服务业跨界发展

同时,《规划纲要》还从以下四大方面部署了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推进教育合作发展方面,《规划纲要》明确,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浙江智能制造、安徽国际商务等联合职业教育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

推动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方面,《规划纲要》明确,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降低汽车、飞机、船舶、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进入门槛,积极招引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开拓建立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方面,《规划纲要》明确,中心区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销售等产业链环节,推动一般制造业转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推动重化工业和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中心区以外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升级转移。

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规划纲要》明确,推动数字化、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核心技术和长三角制造网络等优势,打通行业间数据壁垒,率先建立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区域产业升级服务平台。

此外,打造“数字长三角”的重要举措中,《规划纲要》明确,要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

积极推进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统筹推进省际之间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国家标识解析与标准体系构建。

加快建设以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平台为主体、企业级平台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企业上云工业APP应用,促进制造业资源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

全面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推动安全技术手段研发应用,遴选推广一批创新实用的网络安全试点示范项目。

十二大看点,全面解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1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