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视频采集> 资讯详情

怎么才能确保视频监控的夜间图像质量

来源 : 电子发烧友网 2018-09-13 15:32    阅读量:0   

视频监控作为事件发生后追查线索的主要手段,对图像的可用性要求自然很高,在白天正常光线下摄像机普遍都能确保图像细节清晰,但当夜色降临,随着环境照度的降低,图像的效果也随之降低,甚至完全不可用。

不过这已成为过去时,目前的前端摄像机产品已通过各种办法来确保夜间图像质量,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补光,无论是外置补光灯还是集成补光灯,无论是红外补光灯还是白光补光灯,都能明显提升图像效果;二、采用"星光级低照"技术,所谓"星光级低照",是指摄像机在极低照度下,不通过额外的补光依然能实现清晰彩色监控效果。

那么这两种方式各有什么优劣,该如何取舍呢?

一般来说外置补光灯只在智能交通行业采用——通过补光能看清夜晚车内驾驶人员信息和车牌信息,在园区、智建行业,除非出入口管理采用了卡口设备,一般不会采用,在这两行业中优先选用的是集成补光灯的一体化摄像机。

补光灯分为红外补光灯和白光补光灯。红外补光穿透能力强,一般能实现250米左右补光,同时其优势在于隐蔽性高,对人无感知,能在不知不觉中记录下入侵人员的行为,不过其劣势在于通过红外补光会丢失色彩信息;白光补光的穿透能力弱,一般的补光范围在30米左右,再远距离的补光会带来更高的功耗和更大的散热,设备的可靠性会降低,虽然补光距离较短,但白光能确保图像中色彩信息得以保留,并且通过白光补光具有更高的威慑力。

怎么才能确保视频监控的夜间图像质量0

而另一种提高低照效果的技术——"星光级低照"技术,从去年以来越来越深入人心。目前,几乎所有涉及到室外应用的监控项目都提出了这种需求,如平安城市中的道路监控,高校、医院、企业等园区监控,都需要摄像机能通过现成的环境光——如路灯、景观灯、建筑物的照明灯等——就能实现清晰成像。

但随着星光级低照技术热度提升,人们似乎觉得星光级摄像机已经能适应任何低照场景甚至无光场景了。其实星光级摄像机依然需要有足够的环境光,否则画面的实用性会大大降低,比如在基本没有环境光的场景中,星光级摄像机开启慢快门后,确实能看清周边环境,但一旦有移动物体进入画面时,就会形成很严重的拖影,画面基本不可用。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毕竟如园区中,很多都只在0点前开路灯和景观灯,而在0点后为了节省费用会选择关闭这些环境灯光,而作案高发期一般也都是在凌晨时分。

其实目前摄像机厂家都已推出了集成补光灯的一体化星光级摄像机:如星光级红外筒机、星光级红外球机。当场景中环境光比较充足、能确保图像效果时,红外灯关闭,当没有环境光时,启动红外补光,依然能获得清晰的图像。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