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平台

首页> 智造专栏> 资讯详情

智能穿戴高歌猛进 这几个领域潜力更大

蒲志琼 来源 : 元器件交易网 2018-09-04 17:31    阅读量:3   

2017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1.33亿只,同比增长29%;市场规模达208亿美元,同比增长30%,预计到2022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07亿元左右。 数据显示,在对可穿戴设备有所了解的用户中,有68.9%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有较强的消费欲,在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设备的单价在300元以内,300-500元之间的占28.6%,500-1000元之间的16.7%,有19.1%表示可以接受1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设备。

智能穿戴高歌猛进 这几个领域潜力更大0

受市场刚需、利好政策及智能可穿戴设备自身发展等因素的拉动,预计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到2021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达2.82亿只,市场规模达462亿美元, 未来4年复合增速达22%, 且在医疗、娱乐、军事方面的需求潜力最大。

医疗健康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184.3亿,而可穿戴产品将是其中主要细分市场之一。纵观产业现状,可穿戴产品产业几乎都是受到运动健康需求推动,在几乎所有的可穿戴设备中,包括手环、手表、智能鞋、衣帽,健康功能不可或缺。

运动健康监测功能是催生可穿戴行业高速增长的关键。运动健康类的功能在可穿戴产品中层出不穷,国内几百万、上千万只出货量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各种运动健康类功能是最基本的默认功能。

体征信号监测功能的广泛应用促进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可穿戴健康体征信号包括血压、血氧、运动、体脂、体温、特定的场景还有呼吸率、运动员的状况以及呼吸的监测等,越来越多的指标丰富了体征信号的采集,而要将具体的指标功能在可穿戴设备中采集并处理,则需要借助最新传感器、模拟混合信号处理及相应的数字处理算法来实现。

社交娱乐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游戏上的社交逐渐从同一设备分屏合作游戏发展到了全球化在线多人游戏。而 VR 技术崭露头角也衍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在线多人互动模式:共同体验。

由于技术自身的特性,在所有的媒介之中,VR 技术能提供给用户沉浸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能让用户沉浸到虚拟世界中,成为拯救世界的“Superhero”。这一点对于视频游戏,电视转播等等尤其具备致命的吸引力,在这些分类中,机遇最大的就是社交。

随着像 Facebook 和 Oculus 这些内容提供商开始使用它满足我们社交互动的需求,主流社会就会发现 VR 技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个精巧复杂工具还可以用来与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之间沟通以及体验高精度的 3D 环境。

未来家人和朋友将会通过 VR 相互串门或者观看大事件。人们将会通过直播的方式来展示对自己而言意义重大的事件,从孩子降生到婚礼和毕业典礼,以 VR 技术保存这些事件,人们就能更身临其境地回味和分享事件的喜悦。

对于媒体和娱乐产业而言,即使是区域性的事件也能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和体验到。这些事件包括人满为患的音乐会,话剧或者严肃新闻的报道——VR 技术能让世界性新闻或历史事件更具深度,并且让后世学生更直观地体验这些事件。这项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 VR 技术坐在舒适的家里,探索那些从未有人进入过的地点。

军事装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其实不仅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军事领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各国着眼于提升作战人员的态势感知、数据显示、指挥通讯等能力,可穿戴概念的引入,一系列军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外发展的军用可穿戴装备种类很多。如可穿戴外骨骼、作战服、头盔、单兵电台等,尤其是运用仿生技术的可穿戴外骨骼和智能作战服备受关注。美国已先后推出多款军用可穿戴外骨骼及“勇士织衣”智能作战服样服,并开展了测试评估。这类装备一旦投入使用,将大幅增强士兵的机动携行能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进而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可穿戴装备的这些功能,显然能够帮助士兵在信息化战争中更准确、快速地感知、获取、利用和分发信息,最终实现信息制胜。尽管目前可穿戴装备仍处于开发初期,但一些国家的军事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其军事应用优势。

军用可穿戴装备未来重点开展可穿戴外骨骼和智能作战服的测试评估,改善性能、促进技术成熟并投入装备使用,以及利用先进控制、新材料、仿生和生物医学等新技术,开发更先进的脑控外骨骼、智能作战服。从长远看,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可穿戴装备很有可能成为军事系统不可缺少的硬件,或像军装及枪械一样成为士兵的标配。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分享到:
参与评论
剩下299
热门搜索
相关问答
中发智造自媒体
微信公众号
头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