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资讯详情

蚂蚁金服: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

作者 : 小树
标签 : 金融服务 金融 蚂蚁金服 小微企业
来源 : 财资一家
发布时间 : 2018-08-23 14:10  

当金融大河浩浩荡荡涌向本已资源充沛的土地时,还有一片土地因缺少“金融之水”的滋润而贫瘠。

金融贫瘠之地包括一些偏远地区的人群、低收入群体、中小微企业。这类企业和个人由于诸多原因,被传统金融不同程度地“忽略”,其表现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例如,少数人群无法获得基础的账户服务,从而无法获得相应的支付、存款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相对普遍地存在信贷资金供给不足问题。如果排除掉由于违约风险高而被金融机构拒绝的客户,还存在很大一部分有很好信用和真实还贷能力者,因为种种原因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

蚂蚁金服: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0

蚂蚁金服: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

所以,金融服务存在供求不对等的结构性供求失衡。导致金融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商业性机构。

2006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的概念,其目的也是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形成金融服务的均衡效果,解决金融对部分人群的服务贫瘠问题。但是,理想的丰满与实践的骨感相遇,总会产生无尽的问题和困惑。比如,对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需要有区别于大型金融服务的操作技术和流程,有特殊的风控手段,有不同的组织机构设置和激励机制,以适应微型金融的特殊性。

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如果做这个业务,就必须完成业务组织的变革,如果不做,什么力量会驱使它们从事小微金融业务?专门从事小微金融的组织,同样面临边际成本高的挑战。对它们来说,如果提高利率以求覆盖成本并有一定收益,势必提高客户的成本负担,并引发道德与社会责任的争议,但不提高利率,就必须付出财务不可持续的代价,怎么办?小微金融领域中不同细分层次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点,某些细分市场可能有很大的盈利潜力,吸引大量逐利的金融机构涌入,为这个客户群体提供过度金融,从而导致灾难(如2008年美国的次债危机、2010年印度安德拉邦的微型信贷债务危机)。于是,看似为弱者服务的金融却反而伤害了这个群体。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出现?

普惠金融,看起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被传统金融忽略的群体、提供小微金融服务的金融组织和社会团体、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政府部门等相关利益主体,涉及特殊的金融服务技术和方法,涉及法律法规的引导和规范。但无论怎样,这种多维度的系统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一部分被忽略的群体得到应得的金融服务。在这个复杂系统建设中,我们看到:

第一,商业力量和公益力量汇聚,共同服务于多层级的客户群体,但细观之可以发现,二者进入的客户层级不一样:商业力量在盈利动机驱动下,自然涌入有较好收益的客户市场,表现为对微型企业、部分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热情服务;公益力量在服务社会理念驱动下,自然进入商业力量不愿进入的领域,表现为对贫困群体热情服务;至于商业力量和公益力量不愿进入、无力进入,或者进入不够的客户领域,则需要政府的扶助参与。各路神仙在普惠金融实践中究竟积累了怎样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哪些模式是值得在特定群体中推广的?

第二,政府部门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承担了双重角色:扶植与监管——既要设法促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又必须要有监管;不仅要有适度的直接参与,更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如何扮演正确的角色,是一个挑战。政府该做什么?在中国现有金融环境下最应该做什么?

第三,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推动的信息革命极大地影响到金融领域。以互联网为运作平台的数字金融极大地降低了小微金融的边际成本,在便捷、低成本、可触达等多个方面远远超过传统金融,为小额分散但大量的微型金融带来了巨大的技术红利。以至于从服务对象看,这种依托于数字技术的数字金融基本等同于数字普惠金融。中国拥有世界近五分之一的庞大人口,有竞争不充分和存在结构缺陷的金融体系,也有相对不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这些因素的组合,为数字金融在中国异军突起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

从2012年开始,数字金融在中国快速发展,不仅如洪水般冲击传统金融领域,而且无论规模还是创新都远远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有哪些实践?数字金融机构一路走来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坎坷?它对传统金融有哪些冲击和影响面对普惠金融这样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无数问题需要人们面对,也有日新月异的创新实践不断提出解决方案。在这样一个企业家、政府、客户多方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鲜活的案例,这些蕴含从业者无限创造力的案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均有值得人们深思和提炼的商业逻辑与道德逻辑。观之,思之,总结出其中规律性的内容,对于推动普惠金融实践以及金融理论研究,都会有一定的价值。

©2018 中发智造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5号 京ICP证041622号-2 版权所有
  1. 微信订阅
    官方公众号
    中发智造二维码
  2. 联系客服

    服务热线

    400 080 6010 在线客服